世界历史-亚洲历史-以色列历史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5:09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始祖时期(约4000年前~前539年)

约4000年前,犹太人远祖-古代闪族支脉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,后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,得名"希伯来人"。

约前20世纪,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。

前1674年~前1567年,雅各家族迁居埃及,史称"寄居时期"。

约前1304年~前1237年,以色列人在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沦为奴隶,摩西率众出埃及。

前1223年,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征服以色列人。

前12世纪,雅各获名"以色列",十二支派形成;非利士人侵入迦南。

前1050年,撒姆耳成为以色列士师。

前1030年,扫罗建立以色列联合王国。

前1013年,大卫王统一以色列,定都耶路撒冷。

前970年,所罗门继位。 前960年~前930年,所罗门建造第一圣殿。

前930年,王国分裂为北国以色列(十支派)与南国犹大(大卫后裔)。

前722年,亚述帝国灭亡北国以色列,十支派流散。

前586年,新巴比伦摧毁犹大王国,第一圣殿被毁,出现"巴比伦之囚"。

前539年,波斯帝国解放犹太人,开启第二圣殿时期。

波斯时期(前538年~前332年)

前538年10月29日,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颁布《解放诏书》,允许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,并授权重建圣殿。

前537年~前516年,犹太人在所罗巴伯领导下重建第二圣殿(史称"所罗巴伯圣殿"),于前516年3月12日正式竣工,历时21年。

前458年,以斯拉率第二批犹太人回归,颁布《摩西律法》确立犹太教核心教义。

前445年,尼希米奉波斯王命重建耶路撒冷城墙,确立犹太自治省地位。

前332年,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,以色列进入希腊化时期。

希腊化时代(前332年~前63年)

前332年,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迦南地区,终结波斯统治,开启希腊化时期。

前323年,亚历山大去世后,该地区成为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争夺焦点。

前301年,托勒密王朝正式控制犹地亚地区,允许犹太人有限自治。

前200年,塞琉古王朝在帕尼翁战役获胜后占领犹地亚,开始强制推行希腊文化。

前198年,塞琉古王朝安条克三世夺取控制权。

前175年,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颁布法令取缔犹太教礼仪,耶路撒冷圣殿被改为宙斯神殿。

前167年,安条克四世在莫迪因屠杀拒拜偶像的犹太人,马加比家族发动起义(史称"马加比起义")。

前164年12月25日,犹大·马加比收复耶路撒冷,净化圣殿(后成为光明节起源),建立哈斯蒙尼王朝雏形。

前160年~前142年,马加比家族通过系列军事胜利,逐步获得宗教自由与政治自治权。

前142年,哈斯蒙尼王朝获塞琉古承认独立。

前140年,犹太议会正式承认哈斯蒙尼王朝的统治地位,建立政教合一政权。

前63年,罗马统帅庞培攻占耶路撒冷,哈斯蒙尼王朝沦为罗马附庸,希腊化时代终结。

罗马统治时期(前63年~135年)

前63年,罗马将军庞培征服犹太地,将其纳入叙利亚行省管辖。

前37年,罗马元老院任命大希律为犹太王,开启希律王朝统治(前37年~前4年)。

前20年~前19年,大希律启动第二圣殿扩建工程。

前6年,耶稣诞生于伯利恒(据《新约》记载)。

前4年,大希律去世,犹太地由其三子分治:希律·阿基劳斯统治犹太、撒玛利亚和以土买;希律·安提帕斯统治加利利和比利亚;希律·腓力二世统治东北部地区。

6年,罗马废除阿基劳斯统治,将犹太地划为罗马直属行省。

26年~36年,本丢·彼拉多任犹太行省总督。

28年,施洗约翰在约旦河畔开始传道。

39年,希律·亚基帕一世获罗马授予全犹太统治权。

44年,亚基帕一世去世,犹太地复归罗马直接管辖。

66年~73年,第一次犹太-罗马战争爆发:

66年,犹太起义军占领耶路撒冷。

70年,罗马将军提图斯攻陷耶路撒冷,第二圣殿被毁(犹太历阿布月9日)。

73年,马萨达要塞陷落,960名犹太抵抗者集体自杀。

70年~80年,犹太拉比约翰·本·撒该在雅姆尼亚(贾布奈)建立犹太学术中心,确立口传律法体系。

115年~117年,流散犹太人于塞浦路斯、埃及等地发动起义(基托斯战争),遭罗马镇压。

132年~135年,巴尔·科赫巴起义:

132年,西蒙·巴尔·科赫巴被拉比阿基巴认定为弥赛亚,建立独立犹太政权。

135年,罗马军队攻陷贝塔尔要塞,起义失败。哈德良皇帝将犹太地更名为"叙利亚-巴勒斯坦",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。

阿拉伯帝国时期(638年~969年)

638年,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兵不血刃进入耶路撒冷,与基督教主教索弗罗尼斯签订《欧麦尔条约》,承诺保护基督徒财产与信仰自由,换取缴纳吉兹亚税(人头税)。穆斯林正式取代拜占庭帝国掌控巴勒斯坦。欧麦尔清理圣殿山废墟,建造简易木制清真寺(后发展为阿克萨清真寺),确立伊斯兰教对圣殿山的控制权,但允许犹太人在西墙祈祷。耶路撒冷被划入贾德省(Jund Filastin),首府设于拉姆拉。

倭马亚王朝时期(661年~750年)

661年,穆阿维叶在耶路撒冷圣殿山宣誓就任哈里发,建立倭马亚王朝。他铸币时刻“艾丽娅·帕莱斯蒂娜”(罗马旧称),强调政权延续性。穆阿维叶延续宗教宽容政策,允许基督徒保留圣墓教堂及在军队服役,并娶基督教部落酋长之女为妻。犹太社区被允许在耶路撒冷定居并于圣殿山祈祷。

691年,哈里发阿卜杜勒·马利克建成圆顶清真寺于圣殿山磐石(传说穆罕默德登霄处),其碑文包含挑战基督教三位一体教义的内容。阿克萨清真寺被扩建为大型朝觐中心,奠定耶路撒冷作为伊斯兰教“第三圣地”的地位。

阿拔斯王朝及地方王朝时期(750年~969年)

750年,阿拔斯王朝建立,统治中心东移至巴格达,耶路撒冷降为巴勒斯坦次级行政中心。

9世纪初(约813年),哈里发马蒙重修圆顶清真寺穹顶,替换倭马亚时期的装饰,刻写阿拔斯风格铭文以宣示正统性。

878年,埃及的图伦王朝占领耶路撒冷,进行实际统治,投资兴建医院与公共浴室等基础设施。

10世纪中叶(935年~969年),埃及的伊赫什德王朝取代图伦王朝控制耶路撒冷,延续间接统治模式,向阿拔斯哈里发名义效忠。伊赫什德时期增建阿克萨清真寺廊柱大厅,极大扩展礼拜空间。

996年~1021年,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在位期间,反常地下令破坏圣墓教堂(约1009年),此举成为后来欧洲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口实。

整个阿拉伯帝国时期(包括倭马亚、阿拔斯及埃及地方王朝),通过“缴纳吉兹亚税换取宗教自治权”的机制管理非穆斯林群体(基督徒和犹太人)。基督徒被允许管理圣墓教堂,但需穿着标识性服装并缴税;犹太社区获准在圣殿山西侧定居并享有一定的宗教裁判权。这一治理模式深刻影响了后世伊斯兰政权对圣地的管理。

十字军东征与耶路撒冷王国(1099年~1291年)

1095年11月,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会议号召收复圣地,触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。

1099年6月7日~7月15日,十字军围攻耶路撒冷,布永的戈弗雷率军破城后屠杀穆斯林与犹太居民,7月15日建立耶路撒冷王国。

1100年7月22日,戈弗雷病逝,其弟鲍德温一世加冕为王,开启耶路撒冷王国世袭统治。

1101年5月,鲍德温一世在拉姆勒战役击败埃及法蒂玛王朝,确立王国南部边界。

1104年,十字军夺取阿克港并改建圣墓大教堂,强化基督教圣地控制。

1115年,修建卡拉克城堡控制约旦商路,形成东部防御体系。

1124年7月7日,鲍德温二世联合威尼斯攻占泰尔港,打通地中海贸易线。

1129年,圣殿骑士团正式成立,成为王国核心军事力量。

1144年,塞尔柱突厥攻占埃德萨伯国,威胁耶路撒冷王国北部安全。

1147年~1149年,第二次十字军东征:

1147年5月,德意志军队东征失败,10月25日多里莱乌姆遭突袭,11月16日辎重队被歼。

1148年7月,十字军错误围攻大马士革,5日后因内部分裂溃败。

唯一战果:1147年10月北欧偏师助葡萄牙攻陷里斯本。

1187年7月4日,萨拉丁在哈丁战役全歼十字军主力,10月2日收复耶路撒冷。

1189年~1192年,第三次十字军东征(狮心王理查参战),最终仅达成《雅法协定》允许基督徒朝圣。

1291年5月18日,马穆鲁克王朝攻陷阿克港,耶路撒冷王国彻底灭亡。

阿尤布王朝时期(1171年~1250年)

1171年,萨拉丁废黜埃及法蒂玛王朝,建立阿尤布王朝,名义效忠阿拔斯哈里发,实际独立统治。

1187年7月4日,萨拉丁在哈丁战役全歼耶路撒冷王国主力军,俘虏国王居伊与圣殿骑士团团长。同年10月2日,收复耶路撒冷,终结十字军对圣城88年(1099年~1187年)的统治。

1192年,萨拉丁与狮心王理查签订《雅法协定》,允许基督徒自由朝圣,但耶路撒冷仍归穆斯林控制。

1193年3月4日,萨拉丁病逝,其子阿尔阿迪尔一世继位,阿尤布王朝陷入内部分裂。

1229年2月18日,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通过《雅法条约》以谈判方式收回耶路撒冷(不包括圣殿山),但1244年8月23日被花剌子模突厥人再度夺回。

1247年,阿尤布王朝重夺耶路撒冷控制权,但实际权力已落入马穆鲁克将领手中。

1250年,马穆鲁克首领艾伯克推翻阿尤布王朝末代苏丹萨利赫·奈贾姆丁,建立马穆鲁克苏丹国,耶路撒冷进入新的统治时期。

蒙古帝国时期(1259年~1295年)

1259年,旭烈兀率蒙古军攻陷叙利亚阿勒颇与大马士革后,派汉将郭侃南下占领耶路撒冷,成为历史上唯一控制圣城的汉人将领。蒙古军以耶路撒冷为战略跳板,意图进军埃及西奈半岛。

1260年9月3日,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斯在阿音札鲁特战役大败蒙古军,击杀大将怯的不花,终结蒙古对耶路撒冷仅10个月(1259年11月~1260年9月)的统治。

1281年10月29日,伊尔汗国在霍姆斯战役再度逼近耶路撒冷周边,但被马穆鲁克军队击退。

1289年~1291年,伊尔汗阿鲁浑汗三次致信教皇尼古拉四世,提议组建基督教-蒙古联军收复耶路撒冷,承诺提供3万匹战马并接受基督教洗礼,但未获实质响应。

1295年,伊尔汗合赞汗改宗伊斯兰教,正式放弃对耶路撒冷的领土主张,蒙古势力彻底退出圣城争夺。

马穆鲁克统治时期(1260年~1516年)

1260年9月3日,马穆鲁克苏丹拜伯尔斯在艾因·贾鲁特战役击败蒙古军后,正式将耶路撒冷纳入统治范围,开始修缮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。

1291年5月18日,马穆鲁克攻陷十字军最后据点阿卡,彻底终结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统治,耶路撒冷成为叙利亚行省次级行政中心。

1341年~1399年,苏丹纳西尔·穆罕默德推行相对宽容政策,允许犹太学者拉姆班重建犹太社区,耶路撒冷犹太人口开始恢复。

1453年,君士坦丁堡陷落后,大量希腊正教信徒迁入耶路撒冷,基督教社区规模扩大。

1492年,西班牙驱逐犹太人后,部分塞法迪犹太人移居耶路撒冷,形成新的犹太聚居区。

1516年8月24日,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里达尼亚战役击败马穆鲁克军队,次年1月正式接管耶路撒冷,结束马穆鲁克256年的统治。

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(1517年~1917年)

1516年8月24日,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里达尼亚战役击败马穆鲁克军队。1517年3月20日,正式接管耶路撒冷,开始400年统治。

1535年,苏莱曼大帝将耶路撒冷设为特殊宗教区(Sanjak),直属伊斯坦布尔管辖。1537年~1541年,重建现存老城墙,增设雅法门等六座城门,修复供水系统。

1552年,正式划定犹太区,允许犹太人在西墙祈祷,但禁止修建永久建筑。同时确立宗教自治制度,基督教各派和犹太社区获民事自治权。

1700年,犹太教拉比犹大·哈西德率领首批大规模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移民抵达,建立犹太会堂。

1831年~1840年,埃及总督穆罕默德·阿里占领期间,首次允许英、法等国设立领事馆,开启欧洲势力介入。

1860年,在城墙外建立第一个犹太社区米歇雷姆区,打破千年城墙内居住限制。

1882年~1914年,受犹太复国主义影响,六波阿里亚移民潮使犹太人占比从8%升至42%。

1892年,建成雅法至耶路撒冷铁路,首班列车8月26日抵达,加速现代化进程。

1909年,犹太人在雅法建立第一个现代希伯来社区特拉阿维夫(后发展为特拉维夫市)。

1917年12月8日,英军艾伦比将军接受奥斯曼投降,结束400年统治。12月11日,艾伦比徒步进入雅法门,象征性避免骑马入城的征服姿态。

犹太复国主义兴起与英国托管时期(1878年~1947年)

1878年,犹太人在佩塔提克瓦建立首个大型农业定居点,开启土地购置定居模式。

1882年~1903年(第一次阿利亚),约3.5万俄国犹太移民抵巴勒斯坦,建立里雄莱锡安等农业定居点。

1897年8月29日,西奥多·赫茨尔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,通过建立犹太国家的纲领。

1904年~1914年(第二次阿利亚),4万东欧犹太移民建立首个基布兹"德加尼亚",并创建自卫组织"哈什莫尔"。

1917年11月2日,英国发布《贝尔福宣言》,承诺支持建立"犹太民族家园"。

1918年12月,英军完成对巴勒斯坦的军事占领,结束奥斯曼统治。

1920年7月,国际联盟授予英国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权。

1920年~1923年(第三次阿利亚),4万移民建立以色列总工会(Histadrut)及哈加纳军事组织。

1921年5月,雅法爆发首次大规模阿拉伯人反犹暴动,导致47名犹太人死亡。

1924年~1929年(第四次阿利亚),8.2万波兰移民推动特拉维夫城市化,该城人口增至4万。

1929年8月,巴勒斯坦全境爆发阿拉伯人暴动,133名犹太人于希伯伦大屠杀中遇害。

1933年~1939年(第五次阿利亚),纳粹上台引发25万欧洲犹太人移民潮,1935年移民数达6.6万峰值。

1936年~1939年,阿拉伯大起义期间,英军与犹太武装合作镇压,同时限制犹太移民。

1937年7月,皮尔委员会首次提出巴勒斯坦分治方案,遭阿拉伯方面拒绝。

1939年5月,英国发布《麦克唐纳白皮书》,限制犹太移民上限7.5万人并禁止购置土地。

1946年6月29日,"黑色安息日"事件中英军逮捕2700名犹太领袖,搜查犹太办事处。

1947年2月18日,英国宣布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联合国。4月2日正式提交联合国审议。

以色列建国与中东战争时期(1947年~今)

1947年11月29日,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,批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,划分犹太国(55%土地)与阿拉伯国(45%土地),耶路撒冷国际化。

1948年5月14日16:00,本-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复国。当夜埃及、叙利亚等五国联军入侵,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。

1949年1月25日,以色列举行首次议会选举,本-古里安当选总理。2月24日~7月20日,以色列与埃及、黎巴嫩、约旦、叙利亚签署停战协议。5月11日,以色列加入联合国。

1956年10月29日~11月7日,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,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后被迫撤军。

1964年5月28日,巴勒斯坦解放组织(PLO)成立。

1967年6月5日~10日,六日战争爆发,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、加沙地带、约旦河西岸、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。

1972年9月5日,慕尼黑惨案致11名以色列运动员遇害。

1973年10月6日~25日,赎罪日战争爆发,埃及叙利亚联军突袭占领区。

1979年3月26日,以色列与埃及签署和平条约,成为首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。

1982年6月6日~9月,第五次中东战争(黎巴嫩战争),以军围困贝鲁特致PLO撤离。

1987年12月~1993年9月,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(因提法达)爆发。

1993年9月13日,以色列与PLO签署《奥斯陆协议》,启动巴勒斯坦自治进程。

1994年10月26日,以色列与约旦签署和平条约。

1995年11月4日,总理拉宾遭犹太极端分子刺杀。

2000年9月28日,沙龙访问圣殿山触发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。

2005年8月15日~9月12日,以色列实施单边脱离计划,撤出加沙全部定居点。

2006年7月12日~8月14日,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爆发。

2014年7月8日~8月26日,护刃行动致加沙2200余人死亡。

2020年9月15日,《亚伯拉罕协议》签署,以色列与阿联酋、巴林建交。

21世纪以来的挑战(2000年~今)

2000年9月28日,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访问圣殿山,触发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(阿克萨起义)。

2005年8月15日~9月12日,以色列实施单边脱离计划,撤出加沙地带全部21个定居点及西岸北部4个定居点。

2006年7月12日~8月14日,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爆发,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火。

2007年6月,哈马斯武力夺取加沙控制权,巴勒斯坦领土分裂为法塔赫治下的西岸与哈马斯治下的加沙。

2008年12月27日~2009年1月18日,"铸铅行动"启动,以色列对加沙实施军事打击。

2009年1月,内塔尼亚胡再度出任总理,组建右翼联合政府。

2011年7月,以色列爆发"帐篷抗议"社会运动,30万人示威要求社会经济改革。

2012年11月14日~21日,"云柱行动"实施,以色列空袭加沙反制火箭弹袭击。

2014年7月8日~8月26日,"护刃行动"展开,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加沙打击哈马斯隧道网络。

2015年3月17日,内塔尼亚胡第四次连任总理,公开反对"两国方案"。

2017年12月6日,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。

2018年5月14日,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。

2020年8月13日~9月15日,《亚伯拉罕协议》签署,以色列与阿联酋、巴林建交。

2020年12月10日~2021年7月13日,以色列经历四次大选,内塔尼亚胡创纪录执政至2021年6月。

2021年5月10日~21日,"城墙卫士"行动爆发,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4000枚火箭弹。

2021年6月13日,贝内特组建八党联合政府,终结内塔尼亚胡12年执政。

2022年11月1日,内塔尼亚胡再度当选总理,组建极右翼政府。

2023年1月,以色列政府推动司法改革引发全国性抗议。

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发动"阿克萨洪水"突袭,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。



上一篇:聂远带一家回贵州,11岁女儿颜值出众,因拍戏旅游上学时间少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怎么获得大发官方邀请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